Advertisement

If you have an ACS member number, please enter it here so we can link this account to your membership. (optional)

ACS values your privacy. By submitting your information, you are gaining access to C&EN and subscribing to our weekly newsletter. We use the information you provide to make your reading experience better, and we will never sell your data to third party members.

ENJOY UNLIMITED ACCES TO C&EN

Business

C&EN 中文版

C&EN 介绍万华化学,一家在聚氨酯橡胶领域独占鳌头的中国公司

世界顶尖的一种关键性异氰酸酯生产商竭尽全力克服早期的困难

by Jean-François Tremblay
May 23, 2016 | A version of this story appeared in Volume 94, Issue 21

 

位于中国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厂夜景。
Credit: 万华
万华的宁波工厂具有全球最大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生产能力,高达 120 万公吨。

万华化学简介

总部: 山东省烟台市

主要厂址: 中国烟台、宁波;匈牙利

员工人数: 7600 人,其中 13% 从事研发工作

2015 年销售额: 近 30 亿美元

控股权: 烟台政府持股 25%。在上海上市

主要产品: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甲苯二异氰酸脂(占总产量 63%);聚醚多元醇、混和多元醇、脂肪族异氰酸酯、水性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热塑性聚氨酯、高吸水性聚合物 (37%)

销售: 中国 72%;海外 28%

万华化学的经理们喜欢谈论公司进入聚氨酯行业时的情景。这是一段愉快的往事。时间回到 1978 年,中国的经济仍然按照国家五年计划运行,政府要求这家当时主要制造合成皮革的国有企业开始生产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又称为 MDI,是聚氨酯的一种关键组分,也是中国当时未曾生产的一种材料。

MDI 的生产技术是严格保密的。经过一番研究,万华的经理人从当时的立邦聚氨酯实业公司(现在隶属日本东曹集团)获得许可,使用他们的一种生产工艺。但是许可合同主要涉及设备,以及帮助万华在烟台建造一个年产 10000 吨的工厂。日本方面没有义务提供运营支持。

因此,这家 1983 年投产的工厂直到 1995 年才达到全部产能。万华的工程师们花了如此长的时间才让这家小厂正常运行起来。

但万华却因祸得福。“和当时其他中国公司不同的是,我们是被迫自己搞研发的。”万华的总裁廖增泰回忆道。三十年前他进入公司时是一名设备工程师。“我们在亏损,我们的 MDI 质量不行,所以我们别无选择。”

年复一年,他和同事们对阀门、管道、温度、比例等不断改进,想要弄清楚这套日本进口的设备到底是怎样运行的。

时间快进到 2016 年。万华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MDI 生产商,在中国的烟台和宁波以及匈牙利都有工厂。此外,万华扩大了产品线,现在还生产特种异氰酸酯。为了与跨国公司接轨,万华正在考虑在美国的墨西哥湾区进行大笔投资。 聚氨酯橡胶领域的一些生产商,例如巴斯夫和道氏化工在这个地区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事实证明,这家过去默默无名的合成皮革生产商已经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化工企业,这在中国企业中是屈指可数的范例。

上海的咨询公司 Management Consulting—Chemicals 的主任 Kai Pflug 说,中国政府热衷于打造世界级的跨国企业,而万华是为数不多的能接受这种挑战的公司。“我们感兴趣的不再是他们有没有强大的实力—这毋庸置疑,而是他们为什么能达到今天的成就。”

确实,MDI 的生产技术很难掌握,因此进入这个市场并不容易,来自咨询公司 Tecnon OrbiChem 的异氰酸酯领域资深咨询师 Rachel Uctas说道。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 MDI 都完全相同。粗品 MDI 可用来生产住宅隔热用的聚氨酯, 而纯品 MDI 则可用来生产鞋底用的弹性材料,Uctas 解释道。另外一种异氰酸酯是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可用来生产家具和床上用品中的弹性聚氨酯泡沫塑料。要想转化成聚氨酯,TDI 和 MDI都需要与多元醇进行反应。

廖增泰说,万华过去主要生产 MDI。MDI 市场大概是 TDI 市场的两倍,而且传统上 MDI 制造商享有高利润,至少在中国是这样。Uctas 还指出 MDI 市场上的制造商很容易互相区分,因为不同公司生产的 MDI,其性质略有不同。

廖增泰说,成功地使日本进口的特许设备正常运营后,万华对 MDI 的化学原理有了深入的理解。他说,通过多年的努力,到 2014 年设备停产为止,万华的工程师们已经将设备的产能提高到年产 220000 公吨。

这番经历使万华的技术人员研发出一套专有 MDI 工艺,目前还从来没有引起专利侵权的法律纠纷,廖增泰强调道。在宁波,万华拥有全球最大的单列 MDI 设备,产能达到 800000 公吨。

万华长达数十年之久的 MDI 研发过程,为其最近进入脂肪族异氰酸酯行业铺平了道路。上个月,万华新开了一家生产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工厂,这是一种用来制造耐用工业涂料的特种化学品。在万华之前,只有数家欧美和日本企业掌握该技术。

“我们相信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廖增泰, 总裁,万华化学

和 MDI 一样,万华花了很长时间才研发出脂肪族异氰酸酯的生产工艺。2000 年,在项目进行一年之后,第一位负责脂肪族异氰酸酯的研发经理请求辞职,因为“毫无进展”,廖增泰回忆道。第二位经理在四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些微进展”,但在项目结束之前被一家西方的竞争对手挖走了,廖增泰说。

直到 2009 年,万华才建成一家脂肪族异氰酸酯试验工厂。又进行了几年实验摸索后,公司终于准备好进行商业生产。

在中国,如此煞费苦心进行长期研发项目并不多见,企业更倾向于赚快钱的策略。万华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向朝着健康、安全和环保的方向前行。深知化工行业在中国的负面形象的廖增泰,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激情四溢。“我们坚信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他说道。

整个21 世纪早期,中国的化工行业以一种危险的速度急剧增长。许多公司在贪得无厌的经理领导下,仓促修建规划草率、安全堪忧的工厂以牟利。廖增泰说,中国有太多的化工厂存在污染严重、事故频发的问题,败坏和危及了整个行业的形象。

万华的工厂也会处理碳酰氯、一氧化碳等危化品。为了防范事故,万华在 2003 年聘请杜邦工作场所安全咨询公司来帮助其创立生产安全文化。廖增泰说,万华在建厂时始终牢记生产安全。

他提到了一些例子,比如万华工厂的碳酰氯发生器用钢筋加固的围墙围护后,还有一层蒸汽和腐蚀剂围护,在发生泄漏的时候能够触发保护。输送危化品的管道都是双层的。

环保方面,万华的目标是“无异味、无排放、无噪音”,廖增泰说道。公司尽全力回收所有大气排放物,包括其废水处理厂的生物净化池中排放的有臭味但无害的蒸气。对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投入显然获得了成效。到目前为止,万华尚未有过一例重大工业事故,而扩建工厂的计划也没有惹怒任何抗议者。

只说中文的廖增泰,谈到健康和安全问题时 却像一位西方公司的经理人,一部分原因是他雇佣了一些接受西方教育的高管。1998 年完成私有化后,万华聘请了西方人和在国外接受教育的中国人担任一些重要职务。

其中一位受聘的重量级人物是 Robin Grieve-美国聚氨酯行业的资深专家。在他的建议下,公司从 2002 年到 2010 年逐步建立了海外销售网络。万华还雇佣了一批中国出生,但在西方接受教育的科学家。廖增泰说,这批科学家里面有些人的工资比他或者万华的主席都还要高。

留学归来的化学家和工程师们为万华雄厚的技术实力锦上添花。但万华的销售和市场团队总监,麻省理工学院高分子物理博士 Peter Huo 也承认,公司的成功同样得益于中国经济在过去 20 年里的飞速发展。二十年以来,本土的鞋底和住宅保温产品生产商对原材料无穷无尽的需求,使万华的销售额一路暴涨,Huo 说道。

但依赖中国市场也会有风险。万华大概有三分之二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客户,而随着中国经济最近两年的下滑,万华的财政状况也有所下跌。尽管 2015 年新建了数家工厂,万华的利润与 2014 年相比还是下降到 4.52 亿美元,跌幅达 29%。而销售额亦下降了 12%。万华的经理意识到公司不但过度依赖中国市场,也过度依赖 MDI 产品。近几年,公司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拓展其产品组合和地理分布。

在中国,万华利用其碳酰氯化工方面的专业技术,进军聚碳酸酯的生产领域。聚碳酸酯是一种坚韧的塑料,常用于生产公共汽车车窗和温室窗户。烟台也有一家在建的年产量 70000 公吨的聚碳酸酯工厂,该工厂将使用万华自主研发的工艺。

聚碳酸酯需要广泛的产品定向开发和技术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万华在上海和烟台修建新的设施,以增强其研发能力。这些设施在这两个城市中将创造数百个就业就会。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加大对聚氨酯的投入。去年春季,万华开始建设一处年产 300000 公吨 TDI 的工厂,并启动中国最大的丙烷脱氢设备。后者使万华能够生产多元醇制备所需要的氧化丙烯。

万华在地理上的扩张也进展顺利。公司在 2011 年以 17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匈牙利的聚氨酯制造商 BorsodChem,在欧洲站稳了脚跟。在位于美国的办公室,万华的一个团队正在研究墨西哥湾上的一个大型尿烷综合设施的建设问题,这个设施并不像公司两年前宣布的那样,只是用来对进口的 MDI 进行纯化。

在美国拥有一间 MDI 工厂,能够让当地的客户相信万华真的十分关注北美市场,廖增泰说道。“美国的客户依然记得日本的 MDI 供应商是怎样进入美国,然后又弃之而去的。”他说。美国的生产成本将会比中国高,这一点他有心理准备。但不用支付横越太平洋的海运费用,这多少能弥补一些增加的成本。

泰可荣全球化学有限公司的 Uctas 也认为地理上的扩张和新产品线的上马会对万华有利。她补充道,欧洲的前景很光明,因为政府正在出台新的法规,要求改善住宅的保温性能。

[+]Enlarge
Credit: 万华
廖增泰采取措施减少万华工厂对周边区域的化学排放。
万华化学主席廖增泰照片
Credit: 万华
廖增泰采取措施减少万华工厂对周边区域的化学排放。

但万华的多样化进程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三月份时,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发布警告,称正对万华进行审查,并有可能降低其信用评级。穆迪指出,2015 年万华的短期债务负担上升了,而由于 MDI 在中国的价格下降,万华的偿债能力亦随之有所下降。

“今年价格已经开始回升”,廖增泰回应道,但他承认 MDI 的利润不会像 2013 年经济放缓之前那样高了。

巨人的崛起

万华花了 35 年时间成为一家重量级化工公司。

1980: 国有化的合成皮革生产商烟台万华,在中国烟台采用日本东曹的特许技术开始建设一间小型 MDI 工厂。

1983 年: 设备投产,但未达到最大产能。

1998 年: 烟台万华聚氨酯公司—即现在的万华化学—通过国有资产重组正式成立。

2001 年: 上交所上市。

2003 年: 开始在中国宁波建设一间 160000 公吨 MDI 工厂

2009 年: 开设一家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试验工厂。

2011 年: 以 17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匈牙利 MDI 生产商 BorsodChem,在烟台开始建设新的工业综合设施。

2011 年: 在烟台和宁波完成升级后,成为全球最大的 MDI 生产商,产能达到 120 万公吨。

2013 年: 开始在美国墨西哥湾规划一间大型的 MDI 工厂。

2014 年: 关闭了原有的 MDI 工厂,仍在烟台开设了一间新工厂,将 MDI 产能提高到 180 万公吨。

2015 年初: 启动一间多元醇工厂。在上海开始建设一间聚碳酸酯工厂、一间 TDI 工厂和一处研发和技术中心。

2015 年 4 月: 在烟台开设中国最大的丙烷脱氢厂。

廖增泰认为万华未来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其特种异氰酸酯、聚氨酯化学品体系、以及聚碳酸酯等定制材料的供应能力。就这一点而言,公司正在从其国际竞争者那里吸取经验。“在 MDI 和多元醇业务领域,这些跨国公司比我们规模来得大,”他说。“它们是我们的榜样。”

Article:

This article has been sent to the following recipient:

0 /1 FREE ARTICLES LEFT THIS MONTH Remaining
Chemistry matters. Join us to get the news you need.